欢迎您访问化橘红官网,今天是:
消费者服务热线:0668-7312133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国医大师金世元:我就是个“老药工”
  对金世元老先生的专访,安排在夏日的一个上午,老先生的家中。
 
  年过九旬的金世元,是中医药界的一面旗帜、一个传奇——他14岁在中药铺当学徒,从事各项中药工作与研究近80年,创建了北京卫生学校中药专业,是科技部国家秘密技术中医中药审查专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国家大型图书《中华本草》编委;他被称为是当今中医药学界的“国药泰斗”,中药鉴定、炮制、中成药、调剂的问题无所不知;他是当前国医大师中唯一的药学泰斗,业界尊称为“活药典”……
 

 
金世元老先生接受专访(王奇  摄)
 
  在老人家中朴素雅致的客厅刚落座,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是如何从一名药工,成长为国药泰斗、国医大师的。“我就是一个‘老药工’。我没念过大学,中专都没念过,就是从事中药工作的年头多……”面对这些头衔、荣誉称号,金世元在采访中一再强调。
 
每年带学生上山采药
 
  “我每年都带着学生上山采药,野外实习,主要是关注一些道地的中药特殊药材、濒危药材。前段日子,我们就去了大别山看霍山石斛。”金世元讲起前天去大别山采药的经历。
 
  据了解,安徽六安地区的霍山石斛,已经濒于灭绝,金世元此次是参与当地一个抢救性的活动。
 
  “石斛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列为《神农本草经》上品。但其中只记载石斛‘生山谷’,并不具体。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医别录》就指出石斛生长在‘六安山谷、水旁石上’。后来在《本草纲目拾遗》上,才较为详细记录了石斛‘系出六安州及州府霍山县,名霍山石斛,最佳’。”说起经典古籍,他如数家珍。
 
  “那天我和二十多个学生,一起到了大别山。当时正下着雨,山上就一条小道,我这腿脚走走平路还行,上山哪成啊?但我这个人就是好奇,就想瞧瞧这个霍山石斛什么样,最后学生们把我扶上去的……”说到此处,老人眼角边深邃的皱纹轻轻上扬,充满笑意。
 
  “知识不能停留在书本上,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我搞了一辈子中药的体会是,药材的产地最重要。那天我上山看了看,当地的石斛确实好,长到约两公分至八公分,就再也不长了。”金世元如此痴迷于研究野生“道地药材”,是因为坚信道地药材就是优良品质的代名词,“什么叫质量,质量就是疗效的核心。什么叫道地药材,道地药材就是优良品质的代名词。只有道地药材,经过合理的加工炮制,才起到解毒增效作用。”
 
我就是个“老药工”
 
  “道地药材是疗效的基础,合理炮制是疗效的保证。同一种中药材,不同的炮制方法可能产生不同的疗效。”金世元进一步强调原料药材与炮制之间的配合作用,“原料药材炮制又分清炒和加辅料炒。辅料炒又有液体辅料、固体辅料。液体辅料,酒醋盐姜蜜;固体辅料,麸土蛤滑砂(麸炒,土炒,蛤粉炒,滑石炒,砂烫)。”
 
  说到药材炮制,老人娓娓道来、不无感慨,与我们回忆起当年他还是学徒时的经历。
 
  “我今年九十一,从1940年开始学徒算起,到今年都七十七年了。”金世元说。
 
  1940年,14岁的金世元被父亲送到了北京复有药庄做学徒,同时还在北京市中药讲习所学习。经过两年系统学习,他对经典医药典籍烂熟于胸。随后,他又参加了北京“中医预备会员学习班”,进一步学习中医经典及老专家临床诊治经验。1957年,金世元考下第一批中医师资格执照。经过多年扎实的学习和勤奋的实践,药材鉴别、饮片炮制、中成药制作、中药调剂等技艺,在金世元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1958年,我被分配到北京市药材公司药检科研究室工作。当时中药人员可以说是奇缺,但当时的大学里还没有中药系。所以北京市药材公司和北京市卫生局就双方协定,由北京市卫生局所属的卫生学校创建中药系,承担培养中药专业学生的任务。1960年,我作为北京市药材公司选派的教师,带着四个人,来到卫生学校开始创建中药专业。当时中药学教学教育计划、教育大纲、教材通通没有,全部从头做起。到现在,经我培养的学生已有1200多人。”追溯这段历史,金世元很是自豪。
 
  “北京市最早的抓药(调剂)操作规程,就是参考我发表的调剂学论文制定的。我也是《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常务副主编。”他说。
 
  抓药还有操作规程?面对记者的疑问,金世元表情开始严肃起来,反复强调,“这里面规矩大了。在过去,我们管抓药叫中药调剂,这可是病人服药前的最后一道关。非常重要。”
 
  “中药调剂人员必须是全才。不懂得鉴别、炮制,做不了调剂。从拿到患者的处方开始就进行审方,中药其中有‘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药、剧毒药品、超量药品,里面的学问都得懂。审方过后要计价,调配时称量必须准确,必须懂‘并开’‘别名’怎么回事。调配好交由复核人员复核,没问题才能进行包装。比如十三味药十三个小包,最后包一个大包,依着上窄下宽的‘口’字形状叫作‘一口印’……”
 
  金世元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包药的动作,表情认真目光专注……
 
中药学创新才能发展
 
  “炮制的手艺中独门绝技越来越少,老药工越来越少。全北京像我这个岁数还在的老药工,都没几个了。”金世元不胜惋惜,“老药工们的绝活、各种看家本领,要好好地传承下去。”
 
  让金世元欣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去年12月25日公布,今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中医药法的总则第一条就说了,‘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制定本法’。”他引用的内容,竟与法律原文只字不差。
 
  “第一是继承,继承不能忘,传统东西不知道继承这是不成的。在此基础上再创新发展,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以前中药炮制,常用用传统平锅炒药,且以柴火、煤炭为主。这一是不利于环保,更重要的是产量太低,不能满足当前需求,必须得改进。”他以手工刀切槟榔为例,一个药工一天最多切五斤,机器一天能切一千斤。
 
  但金世元对创新也有自己的要求:“提高产量没有问题,但必须在保证质量。”
 
  现实中,一些企业像同仁堂、康美药业等,已在积极探索用现代科技创新中药生产模式:企业种植、选用道地药材作为原料,把老药工请过来,带几个徒弟传承的同时,用现代工艺分解老药工的炮制手艺,形成加工、炮制的工艺化生产标准流程,以机器逐步替代原来的手工作业等。对此,金世元给予充分肯定:“应该这样做,这是大势所趋。这样的创新性继承既能保证炮制质量,又提高了产量,满足了人们的用药需求。”
 
  “不但要继承,还要有创新,继承是基础,创新才能发展。”他强调说。(记者  田楠楠 王奇 实习生  刘泓君 北京报道)

 

版权所有:化州化橘红药材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广东省化州市河西街道市工业城25米路西A-1号
电话:0668-7312133 传真:0668-7315598
Copyright @ 2016 Power by Www.Huajuhong.Com
粤ICP备11034010号-1 技术支持:HowenW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