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族谱图及工艺品
李家园的传人继承和发扬了祖传生产工艺
(注:赖家园、李家园、陈家园、潘家园为明朝清代四大化橘红种植加工经营世家)
古法生产制作中的工艺品
化橘红传人李锋家族之橘红简史
明朝时期,李氏家族就在化州种植、炮制化橘红。清初,李锋高祖李作龙之祖辈从化州“犀湾”搬至杨梅,辗转迁至化州宝岭东麈,居于李氏宗祠,开始种植、炮制化橘红,家境渐兴。
李锋高祖作龙公自小聪敏,入读私塾,学业斐然,但与世无争,只和家人经营祖业。传至德胜公,橘红工艺初成,“李家园”名声渐响。
李锋祖父智昌公自小勤勉,聪敏诚信,入读私塾,并习新学,决心继承祖业,专心钻研橘红工艺,经营橘红事业,智昌公在此时期收集整理祖传及各家橘红工艺,弃各家之短,集各家之长,并渗入个人研究,形成李氏独特的橘红种植、加工、炮制工艺,自成体系,化州橘红“李家园”名声由此大振。民国十一年(1922年),智昌公制作的橘红、橘红瓶以“李家园”的名义参加广东第二次农品展览会,获最优等奖章。智昌公研制自成体系的橘红工艺,多种多样,如经其改良的烘炉炮制的橘红,凸显其功效;如经其改良的切割工艺,将橘红切割成五爪、七爪,压成薄片,在橘红皮表面印上“化州橘红”之字样,以防假冒,并每20片或50片很有规律且美观地用红绳扎成捆,批发卖给药店做中药配伍用并漂洋过海;如经其改良的雕刻工艺,制成烟盒、烟盅、烟斗和压成圆柱形橘红珠,不但外形美观,有欣赏价值,而且更具药用功效;如经其改良的种植技术,可以防治橘红树病虫害。
传至李锋父亲李乃尧,李乃尧在复杂环境下仍然完好地保存好祖传的橘红工艺技术,(遗憾的是,李家园的橘红古烘炉在经多次人为破坏后,在1976年化州百年一遇的洪水中被浸毁。改革开放后,李智昌、李乃尧带着李锋利用传统橘红工艺重建烘炉,重建的烘炉一直使用到2005年,因李锋创建公司新建烘炉而拆除,现有的烘炉是利用传统的技术结合现代制药工艺要求建成),并将工艺技术传给李锋。
改革开放后,李智昌、李乃尧带领李锋发展壮大橘红业。2000年,传承人李锋和长子余品皓承包山岭,利用祖传种植技术种植2000多亩化橘红。2005年,传承人李锋和长子余品皓创建化州化橘红药材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加工、销售化橘红。公司利用传承工艺炮制生产的化橘红果、片、丝等产品,被广东省推荐参加第三届(2005)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获畅销产品奖(部级奖)。2009年,传承人李锋、余品皓等所属的公司的独特的化橘红炮制工艺被评审认定为“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
化橘红李氏家族当代传人李锋现专心致力于化橘红种植和加工炮制生产,并不遗余力地将种植与传统加工炮制技术传给长子余品皓、次子余品宽等人,使这些传统工艺技术得以世代传承、源源不断。